|
) J- w: e$ T7 ?9 ~& E' A引言:一場遲到的政治地震+ m) g8 [# g0 E
( X( h; g& e. h: W% g0 D& d
2025年4月10日,江蘇省紀委監委的一紙通報引發蘇北政壇震動:宿遷市委常委、副市長章其波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。3 F6 X+ n1 q" d% o, u' E- D
這位從蘇北農村走出來的經濟學碩士,在財政系統深耕34年,從基層科員一步步升至副廳級領導干部,最終卻淪為階下囚。他的墮落軌跡,折射出權力運行中的深層制度性危機,也為新時代廉潔政府建設提供了鮮活鏡鑒。
' m7 C- \. |$ Y7 F1 t9 t3 f ], v
7 [2 ?+ q) ^( |" l- l9 c( O* ~+ _2 B這位深耕宿遷財政系統近34年的"老財政",曾被視為地方經濟建設的"操盤手",卻在臨近退休之年轟然落馬。從寒門學子到副廳級高官,從財政新星到階下囚徒,章其波的仕途軌跡如同一部權力嬗變的活教材,折射出地方官場生態的復雜圖景。# K+ J8 y7 d$ Z3 E2 B
今天我們來梳理章其章的官場沉浮。
: p W+ q. ]$ W2 N& N6 j( ], l7 Z7 W4 o9 Z
▲章其波 資料圖。6 p) b* D" Z7 {2 c- V4 x& j: C
一、仕途軌跡:財政系統的“不倒翁”
0 d0 q; f* U! Q# {) c章其波的仕途堪稱典型的“財政系”干部成長樣本。1991年從南京農業大學畢業后,他進入淮陰市財政局,開啟職業生涯。1996年宿遷建市后,他隨行政區劃調整轉入新成立的宿遷市財政局,從此與這座蘇北城市的財政命運深度綁定。4 y1 p6 s( Y( ]. Y+ ]
在財政局的24年里,他歷任預算科副科長、科長、局長助理、副局長,2010年升任局長。這一時期,他主導了宿遷市財政體制改革,推動建立“鄉財縣管”等創新機制,使宿遷財政收入從2010年的130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35億元,年均增速12.8%。這些政績為他贏得了“理財能手”的美譽,也為權力尋租埋下伏筆。 V+ ]1 G+ \" E* c
2015年轉任市政府秘書長后,他并未離開財政領域,仍分管財政、審計等工作。2018年升任副市長,2021年進入市委常委班子,分管領域擴展到工業、金融等關鍵部門。這種“財政-政府-黨委”的晉升路徑,使他在宿遷形成了盤根錯節的權力網絡。- A4 O* l5 N- { z) j8 _- G- W
值得注意的是,他在財政局局長任上長達5年零6個月,遠超《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》規定的5年任期。這種“超期服役”為權力固化創造了條件,也暴露出干部輪崗制度執行中的彈性空間。
" }$ B7 ]0 Y5 l, N
1 B: W$ m- Y$ n* ~3 @9 n& C/ I 二、寒門躍遷:從農經碩士到財政新星(1987-2005)
7 Y' z# m0 I& B H1 w
a- e+ o/ `- ` 1.1 知識改變命運的注腳8 E0 g/ Y, e2 O' O" W
1987年,21歲的沭陽農家子弟章其波考入南京農業大學經貿學院,成為改革開放后首批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。彼時的中國正經歷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陣痛,經濟管理人才奇缺。1991年,章其波憑借碩士學位叩開淮陰市財政局大門,這個選擇為其仕途埋下關鍵伏筆。
. y W5 V9 c e% o: N! i* Z2 j9 j/ ?7 G+ q2 f9 F
1.2 財政系統的"黃金賽道"
% g; v3 C2 ]: [* ~1 k( A& u7 |! T3 y9 H0 I- O) [, d4 q
在淮陰財政局的五年間,章其波輾轉農財科、行財科、預算科,從辦事員成長為業務骨干。1996年宿遷建市的歷史機遇成為轉折點——作為稀缺的高學歷人才,他被調入新成立的宿遷市財政局,次年即主持預算科工作。這個掌管全市財政命脈的核心科室,讓他迅速進入權力中樞。
! e1 Z8 z; n* ^: Q7 S4 Y0 v: p% r1.3 破格提拔的年輕干部
l, a; ^% E4 O3 ]9 J* k0 i$ M0 F1999年,33歲的章其波完成三級跳:從副科長到科長,再到局長助理。2000年升任副局長時,他已是全省最年輕的財政班子成員。這段時期的述職報告中頻繁出現"精通業務""敢闖敢試"等評語,其主導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曾作為蘇北樣本推廣。
( Y+ Y1 L, q+ f% S6 D7 ?3 v# n/ v* @1 o: m ]' H* D% @) p* k
三、蛻變過程:從“寒門驕子”到“權力囚徒”
6 t; C' B% s: {& U4 n1 L' ]章其波的墮落軌跡呈現出清晰的階段特征:$ J/ D' V$ E* b% n" q
1. 潛伏期(1991-2005):溫水煮青蛙
* o# \( S+ A% ]6 G1 m$ ~作為農家子弟,他初入職場時表現出強烈的上進心。在財政局工作的前15年,他參與了分稅制改革、農村稅費改革等重大政策落地,積累了豐富的財政管理經驗。但隨著職務晉升,他開始接觸到財政資金分配的巨大權力。據內部人士透露,2003年宿遷市某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,他首次收受承建商贈送的購物卡,金額雖小,但打開了欲望的潘多拉魔盒。
" t& Y, }) K# t7 P' ^ 2. 膨脹期(2006-2015):權力尋租產業化
/ }" I' P0 L+ d9 m) N擔任財政局局長后,他的腐敗行為逐漸系統化。通過設立“影子公司”,他控制了全市80%的財政評審中介機構,形成“審批-評審-撥款”的利益閉環。2013年宿遷市某公立醫院擴建項目中,他通過虛增工程量、偽造驗收報告等手段,套取財政資金3200萬元,其中1500萬元流入其關聯公司賬戶。這種“項目空轉”模式,成為他斂財的主要手段。& U8 T8 p! H& k3 @ s/ z; d D- {
3. 失控期(2016-2025):權力變現白熱化
0 F; Y' d; S' I% Q0 q$ Q8 s進入市政府領導班子后,他的權力觸角延伸到土地出讓、金融監管等領域。2019年宿遷市某商業綜合體項目中,他利用職務便利,為開發商違規調整土地容積率,使其獲得超額利潤1.2億元,個人收受“好處費”800萬元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他通過“期權腐敗”方式,為子女在南京、蘇州等地購置房產,形成跨地域腐敗網絡。$ p3 x$ l2 X4 I4 V
這種漸進式腐敗,與江蘇省紀委監委近年查處的財政系統案件高度相似。數據顯示,2020-2024年,全省財政系統共立案審查調查127人,其中“一把手”占比38%,印證了財政領域權力尋租的普遍性。
7 A) p8 G @8 {' `; |1 ^# v8 H9 b2 V+ A; u# m) t. m' N. a5 o
四、主政一方:地方財權的深度掌控(2005-2015)
+ `% H5 Z, u- }+ [# Z% d' m/ Q. p* Y+ P; j) X. K3 _9 x
2.1 基層歷練的雙刃劍; M/ J6 k4 D5 k
2005年底,章其波調任宿豫區常務副區長,分管財政、城建等要害領域。這個看似"下放"的安排實為培養梯隊干部的常規路徑。任內他推動多個產業園區建設,2010年宿豫開發區升格為省級經開區,政績簿上再添重彩。但審計顯示,其間土地出讓金違規操作初現端倪。
& B' J6 z( u; x1 u4 Z& z8 v( h$ m' R4 n 2.2 財權帝國的構建 E' ~. p6 M3 s) M
2010年重回市財政局任"一把手",標志著章其波進入權力鼎盛期。其推行的"財政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"改革,將項目審批權高度集中于市局。2013年宿遷政府性債務突破800億元,遠超同期財政收入,但通過復雜的城投平臺運作,風險被暫時掩蓋。
5 H1 ^5 V8 [8 O( u 2.3 政商關系的微妙平衡 `' b3 [+ @* i
這個階段,章其波頻繁現身重點工程開工儀式。某地產商在懺悔錄中回憶:"每個超過5億的項目都要經他點頭"。2014年宿遷某PPP項目招標時,三家投標企業竟由同一幕后資本控制,這種異,F象當時未被深究。8 d) i3 y0 C9 B8 z
7 B4 X+ P' ^4 T五、權力巔峰:從大管家到副市長(2015-2025)6 d; d; w% X( [- J# V
3.1 中樞要職的權責悖論
. e4 w6 A) |6 A- P0 B% D2015年章其波升任市政府秘書長,成為市長"大管家"。這個協調各方、知悉機要的位置,使其影響力突破財政領域。
( [$ P7 g9 x. C' q0 ?2018年兼任副市長后,其分管的城建、交通等領域恰逢棚改加速期,宿遷城市框架三年擴張1.5倍,背后涉及千億級資金流動。
3 m& |- t+ Z5 b2 y' q2 v: d 3.2 政績光環下的暗流
+ K/ u; a( w: b! m4 U! [. c2021年躋身市委常委,章其波達到仕途頂點。其力推的"智慧城市"項目耗資23億元,但驗收時核心模塊竟未投入使用。巡視組發現,該項目中標企業與某退休領導親屬存在關聯,資金流向疑點重重。
+ ~: G6 ~6 w* p9 p 3.3 崩塌前的最后瘋狂
! c8 F; L4 m6 v! p1 g: k" ~據知情人透露,2024年章其波突擊審批多個產業扶持基金,其中某新能源汽車項目獲批10億元補貼后,實際投資不足承諾的十分之一。這種異常操作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# v6 P5 w! [3 W1 v3 _
7 w* n1 j. P0 @$ [ D* I6 y六、權力失序:監管缺失與人性異化
5 q/ X* {7 P5 U% t& Y 4.1 制度漏洞的典型樣本3 E) ^4 Z+ E. j2 ]; P% i* `
章其波案暴露地方財政監管的三大軟肋:預算外資金監管盲區、重大項目"一言堂"決策、第三方評估形式化。其長期把持財政系統,形成"局長-科長-城投高管"的利益鏈,外部審計難以穿透。
; q. Y# s; x1 ~( |# u' F: B 4.2 朋友圈演變為腐敗圈
0 d) T& n3 J' J調查顯示,章其波通過校友會、老鄉會編織關系網,其核心圈層包括5名銀行行長、3名國企負責人及多名工程承包商。某次酒局后,他曾在醉意中感嘆:"在宿遷,沒有財政局批不出的錢。"
8 h2 d; O9 Q1 a! R8 S {$ M* N% p
R% b$ E* m& ~# q4.3 價值觀的漸進式崩塌
9 N3 D J8 \. Z) P從早期拒收禮品到后來主動索賄,章其波的墮落軌跡清晰可辨。其懺悔書披露:第一次收受20萬元時"手抖得握不住茶杯",到后來單筆受賄超千萬已"麻木如常"。這種心理嬗變印證了"破窗效應"的可怕。
, w- b4 S7 r8 Q# r0 _
L3 S* ^) d5 C+ o 七、制度性病灶:權力異化的深層誘因& E* J, _7 a0 b I: O: ~: l
章其波案暴露出的制度性缺陷,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:
4 t; C" T1 G5 x: F$ J% G 1. 權力結構失衡:財政“一支筆”的制度性陷阱9 o: @# U- I: y7 R! ^
宿遷市財政局實行“局長辦公會集體決策”制度,但實際運行中,章其波通過“會前通氣”“事后追認”等方式,將重大資金分配、項目審批等權力集中于個人。2014年宿遷市某產業園區建設中,他繞過集體決策程序,直接批示撥付5億元專項資金,導致該項目最終爛尾,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。
) j+ b: E( B8 Z1 V. ^這種權力集中,與財政預算管理的“碎片化”密切相關。據宿遷市人大2025年預算審查報告顯示,全市2024年預算調整涉及資金126億元,其中78%未經人大常委會審議,暴露出預算約束軟化的制度性漏洞。8 I" F4 ^2 k" x
2. 監督機制失效:“內部人控制”的監管困境& L1 ^% A2 w0 B0 l
宿遷市財政局內部監督機構形同虛設。2021年省審計廳專項審計發現,該局連續3年未開展內部審計,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系統數據更新滯后達6個月。更嚴重的是,章其波通過“人事權”干預,將多名親屬安插進財政局關鍵崗位,形成“家族式腐敗”網絡。
( O% K/ @) F* j- `外部監督同樣乏力。雖然宿遷市人大近年推行“穿透式”預算審查,但2024年審查發現的32個問題中,僅11個得到整改。這種“重形式輕實效”的監督模式,為權力濫用留下空間。, R, A' a3 T! o8 b8 s( k8 ], _
3. 激勵機制扭曲:政績觀的異化8 r' [2 y5 t: R% ~
在“唯GDP”考核導向下,章其波將財政資金過度投向工業項目,2015-2020年累計安排產業扶持資金280億元,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35%。這種“撒胡椒面”式的資金分配,導致部分企業“騙補”現象頻發,而民生領域卻長期投入不足,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%。. @; P. Y5 L& s
這種政績觀的異化,與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的缺陷直接相關。宿遷市對領導干部的考核中,經濟指標權重達60%,而廉政建設指標僅占15%,客觀上鼓勵了“重發展輕廉政”的傾向。
1 t# V/ y, N' S& z. h' @: } i/ x! X) H
|
|